中国消费者强大的海外购奢潮,不仅让很多奢侈品大牌在华发展“很受伤”,更是波及了高端百货业。客流稀少,顾客“提袋率”下降明显,百货商店变成了看电影、聚餐、试衣间这样的社交场所,而运营成本则并未有所改善。
这不得不让很多定位于销售高端品牌的百货业态开始转型,北京SKP(新光天地)正是其中之一。定位于高端奢侈品百货业的新光天地,2014年度再次荣膺全国百货业的销售冠军,但是75亿元的年销售额这一数字仅与2013年度持平。
这样的变化也被SKP认知,围绕着消费者奢侈品购物“去品牌化”趋势,SKP从去年11月起对四层进行了改造,专卖高端女鞋。近日B1层的现代时尚区开幕。据悉,新揭幕的现代时尚区,是SKP所主推的“时尚,一种态度”先锋理念的延伸。它满足了大众多样化的购物需求:舒适的购物环境,先锋的时尚体验,多元的时尚选择,不仅是单纯的购物场所,更是贴近舒适生活和独特个性的潮流时尚汇集地。

苏州奢侈品回收
NE·TIGER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张志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很多商业地产或百货公司纷纷以免费或最大限度的优惠力度让利给国际奢侈品大牌,倒贴装修费、免一定期的租金等手段屡见不鲜。如今奢侈品牌在华开始“关闭中小门店”,选择重点地段、商圈开店,开自营店,开Home,这对中国的高端奢侈品零售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记者在北京SKP地下一层的时尚区观察,目前的“分品类销售”仅仅是雏形,比如过去在商店里只有一家店的品牌,如今根据品类的不同被拆分成了4家店,分布在SKP的不同区域中。同时该时尚区在品牌定位方面以轻奢品牌为主,诸多一线奢侈品的副线品牌云集于此,很多只在中国拥有唯一的专卖店,此外还有一些设计师品牌。
不过SKP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品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自去年11月SKP专辟女鞋区,以品类划分进行去品牌化尝试至今,3个月来销售一般,客流量不高,业内人士认为,尝试变革肯定会有阵痛期,中国的奢侈品零售业到了必须变革的阶段,多元化的尝试无论对零售业本身还是奢侈品牌都有益,“如今奢侈品消费外流严重,甚至波及到了普通消费品,如何将消费留在中国,是奢侈品零售业目前最大的挑战。”
还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谢谢您的阅读。
网站申明: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友自行发布或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
联系我们删除。